甘草酸二鉀,單寧酸,苦參堿“微生物群-腸-腦”軸的實現在神經精神疾病,特別是抑郁癥中起著關鍵作用,對此的研究也正在迅速推進??鄥A是一種天然的生物活性化合物,已被發現具有潛在的抗抑郁作用。然而,口服苦參堿治療抑郁癥時調節“微生物群-腸-腦”軸的潛在機制仍然不清楚。它的抗抑郁作用最初是通過行為測試和單胺類神經遞質的相對水平來評估的,并且我們觀察到苦參堿可以減輕CUMS誘導的小鼠的抑郁樣行為并增加神經遞質含量。隨后,我們進行了從“腸道”到“大腦”的研究,包括通過16SrRNA測序檢測腸道菌群組成;進行腸道代謝物的代謝組學檢測及差異代謝途徑分析;通過ELISA試劑盒或免疫熒光評估二胺氧化酶、脂多糖、促炎細胞因子和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的相對水平。結果我們發現,苦參堿可以調節腸道菌群和代謝產物的紊亂,恢復腸道通透性,減輕腸道炎癥,從而降低外周血循環和腦區促炎細胞因子水平,最終增加腦內BDNF水平??鄥A可以通過調節“微生物群-腸-腦”軸來緩解小鼠CUMS引起的抑郁癥。甘草酸二鉀,單寧酸,苦參堿
論文ID
原名:Matrinealleviatesdepressive-likebehaviorsviamodulatingmicrobiota–gut–brainaxisinCUMS-inducedmice
譯名:苦參堿通過調節CUMS誘導小鼠的微生物群-腸-腦軸減輕抑郁樣行為
期刊:JournalofTranslationalMedicine
IF:8.440
實驗結果
1.苦參堿治療減輕了CUMS誘導小鼠的抑郁樣行為并促進了單胺類神經遞質的釋放
在慢性輕度不可預見性應激(CUMS)誘導4周后,我們給小鼠灌胃不同濃度的苦參堿2周。接下來進行體重、行為測試(蔗糖偏好測試(SPT)、強迫游泳實驗(FST)、曠場實驗(OFT)和新奇抑制攝食實驗(NSFT))和單胺類神經遞質的水平,以檢查苦參堿的抗抑郁作用。如附加文件1:圖S1所示,在CUMS誘導4周后,小鼠的蔗糖偏好率在第4周顯著降低(padj=9.52e-04),表明CUMS建模成功。同時,30mg/kg(padj=8.94e-04)和60mg/kg(padj=0.03)苦參堿在第6周顯著增加了蔗糖偏好的,甘草酸二鉀,單寧酸,苦參堿
關注昊辰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