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酸二鉀,單寧酸,苦參堿,2023年小麥春季重大病蟲害防控技術方案
全國小麥中后期發生的主要病蟲害有:小麥赤霉病、條銹病、白粉病、紋枯病、莖基腐病、蚜蟲、麥蜘蛛、吸漿蟲等。據預測分析,2023年春季小麥病蟲害總體偏重發生。為有效控制病蟲危害,確保小麥穩產增收,特制訂本方案。
一、防控目標
重點防控小麥赤霉病、條銹病、蚜蟲等重大病蟲,兼顧莖基腐病、紋枯病、白粉病、葉銹病、吸漿蟲等常發病蟲。全國實現防治處置率95%以上,綠色防控覆蓋率54%以上,綜合防治效果85%以上,危害損失率控制在5%以內;優質小麥生產基地、各類高產創建示范片、綠色防控示范區實現統防統治全覆蓋目標。
二、防控策略
堅持因地制宜、分區施策、分類指導的原則,抓住重大病蟲、重點地區、關鍵時期,開展綜合防治和統防統治,強化綠色防控、科學用藥、減量用藥,提高防控效果,實現小麥病蟲防控目標,保障小麥生產和質量安全。
甘草酸二鉀,單寧酸,苦參堿
三、重點防控對象
(一)華北麥區。以麥蚜、紋枯病、白粉病和莖基腐病防治為主,兼顧銹病、赤霉病、麥蜘蛛和吸漿蟲等。
(二)黃淮麥區。以條銹病、紋枯病、赤霉病、莖基腐病、麥穗蚜等為重點,兼顧根腐病、白粉病、麥蜘蛛;黃淮南部應加強赤霉病預防。
(三)長江中下游麥區。以赤霉病、紋枯病、麥蚜為主,兼顧白粉病、條銹病等病蟲;湖北及豫南地區加強春季條銹病防治。
(四)西北麥區。以條銹病、麥蚜為主,兼顧白粉病、莖基腐病、麥蜘蛛、吸漿蟲等病蟲;新疆麥區需關注雪霉葉枯病。
(五)西南麥區。以條銹病、麥蜘蛛為主,兼顧白粉病、赤霉病、麥蚜等,關注草地貪夜蛾潛在風險。
四、防控措施
在準確監測的基礎上,根據小麥不同生育階段主攻對象,因地制宜,分類施策,預防為主,綜合防治。
(一)返青拔節期:以防治條銹病、紋枯病、莖基腐病為重點,挑治蚜蟲和麥蜘蛛。對條銹病,要加強病情監測,實施分區防控。西南、漢水流域和河南南部、甘肅隴南等主要冬繁區,要封鎖發病田塊,全面落實“帶藥偵查、打點保面”防治策略,減少菌源外傳,延緩向黃淮和華北麥區擴散蔓延。
在越夏區,春季要加強轉主寄主小檗四周麥秸堆的遮蓋,控制條銹菌有性生殖,降低病菌毒性變異速率。黃淮春季流行區,堅持“發現一點,防治一片”,及時控制發病中心;當田間平均病葉率達到0.5%—1%時,組織開展大面積應急防控,并且做到同類區域防治全覆蓋。
防治藥劑可選用戊唑醇、氟環唑、丙環唑、嘧啶核苷類抗菌素,甘草酸二鉀,單寧酸,苦參堿
關注昊辰生物